[ 長跑超過20年的1976,起初堅持下去的原因竟然是.. ] – 1976樂團吉他手 張大麻專訪(上)

什麼叫做獨立音樂?或許到了今日,每個人對於「獨立」兩個字的定義都不盡相同。但是無論如何,獨立音樂通常代表著自籌資金,沒有經過唱片公司的包裝與訓練,脫離傳統資本主義操作而獨立發行,是一種完全回歸音樂初衷的音樂發行模式。

大約15年前,當時的Live House大部份都是在大樓的地下室,也因此當時活躍於各大Live House的樂團通常被稱為「地下樂團」,而說到台灣地下樂團,絕對不能不提1976,創團至今已經21個年頭,依舊在音樂領域活躍著。有組團經驗的人應該會很清楚,這麼長時間經營一個樂團,歷經當兵、結婚、生子都沒有放棄搖滾夢,這真的是非常困難而罕見的事情。今天強力小編特別邀請到1976樂團的吉他手—張大麻老師,來跟我們聊聊1976以及他的搖滾人生。大麻老師一抵達強力的徵房,熟門熟路地點起了電子煙,在輕菸裊裊之際,大麻老師的思緒回到了學生時代,並與我們一同分享他的音樂與人生……

「其實我們也都是跌跌撞撞,說吵還是有吵。我們發第一張時,根本是把它當作散團前的紀念,因為大家都要當兵了。那時候當兵是兩年,我們都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,很可能就不會回來玩樂團了。結束前做一個紀念,就會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在那裡,比較不容易因為分歧就走不下去。沒想到當兵後大家還是回來繼續一起玩。(笑)」

談到錄音,大麻老師說那個時候根本沒有分軌錄音的觀念,可是一有機會就一定抓住。「那時候有一個“大樹下”廣播電台要介紹獨立樂團,我們在想說要怎麼錄demo。於是我們找了鍾成虎老師,是我們那時候淡江吉他社的學長。他們將淡水山上的一個三合院變成練團室。裡面有一台有四軌分軌的磁帶錄音座,可以錄音混音。因為當時做這件事的人太少了。現在手機都可以做的事情,我們當年為了那個機器殺去山上。」

從大麻老師的敘述中聽得到當年1976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。在那個時候,樂團要出專輯就已經算很前衛了。「或許是年輕,讓我們勇於挑戰與實現夢想。」大麻老師接著說:「還是大學生的我們當時說服家人拿房子抵押,借了三十萬,於撒哈啦錄製並發行第一張正式的專輯《方向感》,等到發行後,等待著我們的是喘不過氣的貸款償還等現實接踵而至,不過所幸唱片銷售量還不錯,最終版權也以30萬元售給水晶唱片,也解決了我們的貸款壓力。」值得一提的是,這張於1999年錄製的專輯,使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硬碟錄音系統Pro Tools 4.0,在當時可以進行非線性編輯,也就是說不用像盤帶一樣要快轉或回轉,可以直接切到想去的地方,並且在電腦螢幕上使用剪刀工具就能完成編輯,在當時仍是盤待機為主的台灣錄音室而言,絕對是最先進的錄音技術。

跟一般的音樂人一樣,大麻老師也曾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迷惘,自退伍之後也曾去找過非音樂相關工作。本科念食品科學的他,曾經做過健康食品、藥品相關的業務。可是後來心裏始終放不下那來自內心底層的吶喊,於是決定再給自己兩年的時間,重新拾回吉他繼續搖滾的旅途,大不了30歲再去找工作!也因此,那時候又覺得是最後一張專輯了。

之後所發行的《1976這個星球》和《不合時宜》兩張專輯的所有錄音和混音都在強力錄音室進行。其中2009年發行《不合時宜》,也是1976奪得金曲獎最佳樂團獎的專輯。「當時得獎是有些驚訝的,一來是入圍名單裏甚至有一些流行樂壇的大前輩,我們相對另類。二來是我們一直以來認為自己的想法是不容易被理解的,即使對自己的作品滿意,也不期望評審能夠了解我們。簡單說,我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而已。」然而,奇蹟就是這麼發生了,自認為非主流的樂團,一躍而上了金曲獎的頒獎舞台,徹底顛覆了主流與非主流的分野。「其實當年的《不合時宜》就是跟Sony合約的最一張了,也覺得那張完了以後要掰掰,那種要掰掰的心情也是滿重要的。所以從99年開始,一直都是抱著這是最後一年的心態而去完成。」原來前面幾年都是有這樣的心境推著1976完成很多經典的專輯!

「我們是獨立音樂圈的人,能夠容忍失敗及不完美。一開始家裡可能不支持做音樂,但是都已經做到三四十歲了,要轉行不如這樣開心過一輩子。經過那麼多年,不考慮再換跑道,現在想的反而是如何在這條路上走的長遠。」

近期的生活就是教吉他、玩樂團、以及陪伴家庭。這三年為了能夠多陪伴小孩,大麻老師也比以前少在錄音室待到半夜。現在小孩剛過三歲,會想要慢慢回來創作這一塊了。「最重要的還是要回來寫歌這件事。創作比錄音更需要花力氣、專注跟清晰的腦袋。」團員們各自多了更多的人生經驗,也許在新的創作裡也會聽到不同層次的感覺!大家是否跟小編一樣期待1976明年的新專輯呢?

 

[ 獨立樂團應該去錄音室錄音嗎?來聽聽大麻怎麼說 ] – 1976樂團吉他手 張大麻專訪(下)

Add a Comment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